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伟大的革命运动世纪年代的中国知青与农村科学(5)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继续号召年轻人勇攀科学高峰只是支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光返照,这个政策不能被保存在“新的政治气候里”。[76]时代的潮水正在转向:知识分子将不再

继续号召年轻人勇攀科学高峰只是支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回光返照,这个政策不能被保存在“新的政治气候里”。[76]时代的潮水正在转向:知识分子将不再被视为在农村接受再教育的对象。顺应这一趋势,1979年的大众科学杂志《科学实验》突然而果断地完成了方向的转变。而在此前的几年中,农业科技以及其他明显的“大众”科学知识填满了它的每一页。现在只作为一个类别的索引,正文内容已经消失了。相反,杂志开始发表一般城市青年更普遍感兴趣的文章,例如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维京太空探测器,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或者是有关火星的新知识等等。我们可以想象,青年们好奇地仔细研究了他们的城市家庭故事,并没有思考这里及现在需要应用的知识。这个时候,不仅是这些下乡知青返回城市闲荡无事,而农村青年更是几乎完全从社会舞台上消失了。

在一个崭新的科学杂志《少年科学》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后毛泽东时代的变化。在1979年1月出版的创刊号上,它开始转载1941年毛泽东写给他儿子的一封信,鼓励他们“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77]其次是一首由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首题为“春天”的诗。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接受了新时代的开始:“科学之春”已经到来。[78]近年来,他们的主导思想是,中国现在应该远离阶级斗争,专注于现代化国家建设。其中,由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构成的“四个现代化”现在已经被尊奉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春天在哪里?”高问道,然后回答,“春天是你;你是祖国的春天”。他进一步阐述:“今天你学习科学文化;明天你会肩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责任。”[79]

对于科学和青年的比喻,春天的使用无疑是一个戏剧性的突破。相反,它强烈地回顾了五四运动的遗产,也注入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精神。年轻人被要求在他们的国家与“年轻的春天”对话,用科学实验取代那些发生在象牙塔里的旧的、死的知识。尽管如此,一个微妙但重要的变化是,这个“春天”与毛泽东时代是不一样的。在1978年之后年轻人被描绘成中国未来,而不仅是用他们的能量和勇气改变目前的现状。在儿童科学问题上,杰出的科学家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因为“科学的未来取决于你的肩膀。”[80]

这种语言表述,更类似于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的概念化的价值观:“他们将投资于未来的股息”。这不是巧合。这种转变发生在后毛泽东时代的领导层,他们开始引导中国朝着以市场经济的逻辑而不是政治革命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更为清醒的计划,其特点是邓小平的经济设计,而不是那些光荣的斗争。它可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因为我们沉浸于这样的政治价值观和科学观之中。它需要很大努力来理解毛泽东时代的国家科学革命愿景,以及在时光流逝中用欣赏的目光回顾知青年代农村科学实验的经验。

[49] Bernstein, Up to the Mountains, 22.

[50] Interview with Ye Wa, March 2012. See also the account in Chen Village, which finds a small silver lining in that “the amateur researchers enjoyed their adventures” because “however futile the results, they liked the opportunity to use their initiative.” Chan, Madsen, and Unger, Chen Village, 238.

[51] Shi Weimin, Zhiqing riji, 160-161.

[52] Shen Dianzhong, Sixiang, 249, 255

[53] Interview with Chen Yongning, June 2012.

[54] Anita Chan, “The Culture of Survival: Lives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the Prism of Private Letters,” in Popular China: Unofficial Culture in a Globalizing Society, ed. Perry Link, Richard Madsen, and Paul Pickowicz (Boulder, CO: Rowman & Littlefield, 2002), 181.

[55] Interview with Cao Xingsui, June 2012.

[56] Ibid.

[57] Interview with Chen Yongning, June 2012.

[58] Interview with Pan Yiwei, June 2012.

[59] Interview with former returned educated youth, June 2012.

[60] Bai Di, “Wandering Years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Some of Us: Chinese Women Growing Up in the Mao Era, ed. Xueping Zhong, Wang Zheng, and Bai Di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1), 92.

[61] Lihua Wang,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My Teen Years,” in Zhong, Wang, and Bai, Some of Us, 121.

[62] Wang Zheng, “Call Me Qingnian but Not Funü,” in Zhong, Wang, and Bai, Some of Us, 37.

[63] Zhang Yang, “Di’erci woshou” wenziyu [The literary inquisition of The Second Handshake] (Beijing: Zhongguo shehui chubanshe, 1999), 91-99, 104, 105, 129, 405-407.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709/1105.html



上一篇:科学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下一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研究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