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被村民骂“瞎种”高学历的他们选择回农村种田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被村民骂“瞎种”,高学历的他们选择回农村种田为了啥? 随着我国农业已经迈向智能化、现代化、互联网化和高科技化,不好好念书可能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 在湖南永州市祁阳县

被村民骂“瞎种”,高学历的他们选择回农村种田为了啥?

随着我国农业已经迈向智能化、现代化、互联网化和高科技化,不好好念书可能连种地的资格都没有!

在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有一个种田的团队全部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有的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任职,两位主角则坚守农村一线搞科研,立志用毕生所学发展农业。

高学历的他们为何选择回农村种田?

这个团队共有10人,领头的叫陈小龙,201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的他本硕博阶段一直与水稻研究打交道,年薪30万元。响应家乡号召,他毅然放弃高薪以特殊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身份回到家乡湖南永州市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并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另外8位博士、硕士研究生组建生物科技团队,开启种田之路。

陈小龙(右)与黄议锋(左)在试验田边。祁阳县宣传部供图

“回乡不仅仅是种田,更是研究种田,农民也需要学习理论和技术。在农村进行产学研工作,能直接促进成果转化。”擅长作物遗传育种、生态农产品开发技术的陈小龙想通过创新农业科技为粮食安全提供一已之力。

今年32岁的广西梧州人黄议锋来自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农村长大,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跟随父母干农活。通过自己的努力,他考进厦门大学攻读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厦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从事中草药干细胞分离培养和产业化研发工作,现常年在农村协助陈小龙开展水稻科研和种植生产工作。

硕士研究生黄议锋。受访者供图

“城市里确实很多方面条件都远胜县城和乡村,薪资高、工作环境好、交通方便、发展机会多,但压力也很大。对于年轻人来说,一般的工作,想要在城市定居下来不容易,需要巨大的努力和付出。比如,高额房价可能就是大多年轻人面前难以跨越的一座大山。”黄议锋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也到处都充满机遇和挑战,为年轻人施展才华和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

陈小龙在家乡祁阳县羊角塘镇江山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作为试验田。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利好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创新创业也让陈小龙团队看到了机遇。“我们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回到农村打拼,通过发展农村农业、研发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个人价值。”陈小龙信心十足。

种田之路遭遇非议和不理解

通过考察走访祁阳很多乡镇,陈小龙团队选择在交通相对便利、水源充足的羊角塘镇江山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作为试验田,采取稻鸭、稻鳖、稻鳅生态农法技术,示范种植研究的水稻新品种祁山胭脂米,同时帮助改良农田土壤、修复农村生态环境。

起初,高学历的陈小龙和黄议锋回到农村种田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父母的不理解。“父母思想上难以接受,他们觉得高学历就一定要找一份体面工作。一些村民还会说些流言蜚语,以前的同事也建议待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稳定。”陈小龙透露,为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他种田坚持不施农药化肥,锄草不喷施除草剂,而是人工锄草,一些不理解的工人直接罢工。

试验田里插好的秧苗长势喜人。受访者供图

黄议锋父母起初也不太支持,认为儿子读了这么多年书最后还是回到农村种地,觉得读书无用。“每次过年回去,亲戚朋友问我在哪工作,父母也会有点不好意思说。亲戚还会劝我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黄议锋说。

刚起步时,陈小龙团队重点对田间、生态进行改良、修复,亩产量约100公斤至200公斤。“村民反对我们不打农药,骂我们瞎种,说高学历回来种田还不如农民种的。”黄议锋说,他们起初还会耐心解释自己的种田模式和理念,“时间久了,我们也就放下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物理治虫。受访者供图

用知识和科技改变看法获父母支持

目前,陈小龙博士团队已培育3个水稻新品种将提交省级以上审定,申请新品种权保护;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论文8篇,还有4个理论研究论文和科技创新成果、产业成果正在完善和推进。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0/0802/430.html



上一篇:2019年三部委支出将近20亿用于重点实验室建设
下一篇:孟母三迁科学依据?美专家:农村婴儿比城里婴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