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构筑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体当下科学秀表演之本体(2)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艺术创作,郑板桥曾有这般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

对于艺术创作,郑板桥曾有这般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郑板桥的创作过程即是通过观察“眼中之竹”,将其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这也就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三阶段。

科学秀之预期目的与实现形式预期目的 实现形式视觉吸引视觉对比(如由透明至彩色等)视觉重复(如由小到大的现象叠加)视觉排列(如红、橙、黄、绿等逐一呈现)视觉景观(将现象放大至巨型)等听觉吸引背景音乐的情绪配合解说或对话的情节串联关键词的重复与刺激传受二者的沟通交流语言风格的本体魅力狂欢与静场的听觉节奏味嗅觉吸引 可以“尝”的科学(如品尝、闻味等实验形式)场域吸引 通过广泛吸引受众,聚集人群形成表演场域,并进行基于该场域的互动与交流

既然科学秀是综合科学与艺术的共同体,那么其创作过程也需经历由“眼中之竹”到“手中之竹”的过程,或者更为复杂。具体来说,科学秀的体验阶段是策划编排的前期阶段,也是考验创作者细心观察与搜集整理能力的阶段。一般来说,优秀的科学秀表演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不论是美国富兰克林的“冰与火”科学秀,以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为创作对象,同时发掘出两者之间的鲜明差异,将冰与火的特征分别赋予两位表演者,增强了科学秀的观赏性与戏剧性;亦或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戴伟,从生活中熟悉的洗洁精、醋、蔬菜汁等入手,融入化学酸碱知识,用红、橙、黄、绿等各种色彩吸引眼球,让孩子们倍感神奇;对科学秀而言,不论形式如何,他们的创作与编排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甚至是非常普通与常见的。从取暖烧饭的火、低温凉爽的冰,到日常的洗洁精、洗手液,对表演者与观赏者都不陌生,接受起来是无压力的。但这些平常之物能够成为科学秀的元素,是因为创作者发掘了它们与秀之间的潜在联系。这一潜在联系是作为表演,或者说吸引受众的可能性。所谓可能性,即可以令观众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维度获得惊奇感受或体验的可能。创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可能性,将普通的“眼中之竹”修改打磨成为“胸中之竹”。

将科学秀由“胸中之竹”转换为“手中之竹”,是科学实验艺术化的过程。一方面,实验场面及效果增强,观赏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科学实验经由创作者、表演者的加工与受众的参与,逐渐雕琢为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共同体,即所谓“手中之竹”。

演绎者:执行与创作的综合体

将科学秀放置于科学传播过程中思考,其传播者应该包括两部分:科学秀创作者与演绎者。优秀的科学传播活动不仅体现在传播者完整清晰地将信息交予受众,更在于接受者能否理解认同并产生共鸣,甚至将自身转化为传播者,进行二次传播。因此,作为传播者的科学秀演绎人员就成为科学秀本体与受众间的桥梁。一方面,演绎者需要深刻理解科学秀所包含的科学实验及其相关原理和知识,并能够准确清晰将其传达,即体现“科学”。另一方面,“秀”所带有的戏剧性表演性特点也不能忽略,科学秀不是科学实验的简单拼接与呈现,而是带有创作者与演绎者主体性的表演。吸引受众的是艺术性的科学,是“科学”与“秀”的结合,是带有演绎者风格的科学传播。

就当下科学秀而言,演绎者的个人风格愈发鲜明,尤其是欧美及港台地区。当然,作为现今流行的科普表演形式之一,更多观赏性特质的引入是合宜的,但也需把握好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即将科学实验与个人演绎适度结合。笔者认为,优秀的科学秀演绎者应该是执行与创作的综合体,应该是既符合创作者与实验预期的,同时又是富于个人风格特点的。

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科学秀演绎的角度看,对于同一套科学秀脚本,不同个体会演绎出不同风格。当下科学表演交流中,鲜明的表演风格甚至会成为最深刻的记忆点。有夸张劲爆的美式风格(如美国富兰克林学会的“功夫对决”与即兴饶舌),也有童趣诙谐的港台特色,当然还有以互动体验为主,演绎可以“吃”的科学的中国科技馆科学表演团队。

在世界表演体系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要求演员“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将该理论放置于科学秀表演中,即是要求演绎者切身体会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与细节,把自己当作初次感受实验的受众,融入于创作者所编排的角色与情节中。如中国科技馆科学表演团队的“疯狂液氮秀”,就拟定了“疯狂厨子”与教授这样两个角色,他们运用液氮这同一种材料进行比拼。那么作为演绎“疯狂厨子”或者教授的表演者就必须将其自身融入到角色中,从语言到肢体甚至思考方式都应该与角色相契合。唯有如此,才能使所有情节与实验合理化,才能切实将表演完整地呈现给受众,更能令受众迅速投入到表演中。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331/852.html



上一篇:三农问题与民生经济分析
下一篇: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创作经验探析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