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科学之光照亮人生路――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的科学家。他的做事态度是“甘之若饴”,他的生活信条是“乐在其中,乐在空与时以外”。 对于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是一位热情、开朗、乐观的科学家。他的做事态度是“甘之若饴”,他的生活信条是“乐在其中,乐在空与时以外”。

对于唐本忠来说,如今在大学里每天思考如何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日子,是40多年前那个在乡下“修理地球”的插队知青所不能预见的美好。“那时候怎么会想到能有今天?时代潮流波澜壮阔,一个个体就像苍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拨正了我们的航路,将我们带进了一片充满希望的港湾。”

是科学之光,照亮了他随着时代潮流不断奋进的逆袭人生路。

读书:如饥似渴

读书,是唐本忠从童年开始的爱好。“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新发的课本有股油墨味道,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很香。那份‘书香',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1957年2月出生于湖北潜江的唐本忠,是家里6个兄弟中的老五。母亲是家庭主妇,父亲是副食品加工厂厂长。父亲一个人不到50元人民币的工资,却要养活一家8口。贫穷是唐本忠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他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买书的经历。那时的他,尚是懵懂小儿,用8分钱从新华书店买回了一本连环画小人书。书还没捂热,就被父亲发现了。生气的父亲要他去书店退了书,拿回了那8分钱。

没钱买书的孩子,抓起一切免费的书报来读。唐本忠家里哥哥多,他就看哥哥们读过的课本;废品收购站里有废旧书报,他去找来读;听说同学家里有没看过的书,他借过来连夜读完。

“我那时是小孩儿,嘴甜,跟废品收购店的老师傅混熟了,就能进去找书看。”唐本忠回忆,他在废品店里看过古书、旧书、破书、各式各样残缺不全的报章杂志……小说都是没头没尾的,不知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的《朝阳花》《苦菜花》《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小说被他翻来覆去地不知读了多少遍。《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家谈21世纪》等科普书也吸引了他求知的眼球。

读书习惯培养了他的自学能力。小学时,潜江花鼓剧团招小演员,录用了唐本忠。因为他身体太弱,练不好武功,3个月试用期后被辞退回学校。小学生唐本忠一下子缺了3个月的课,找不到老师补习,只好自己翻课本自学,居然也能无师自通。“其实后来主要靠自学。因历史原因,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没有好好上过学,没受过系统训练和教育。”唐本忠说。

唐本忠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干上了被下乡插队知青们称为“修理地球”的重体力活:挖河。在“修理地球”后一个个筋疲力尽的黑夜里,没有电灯,唐本忠坚持在煤油灯的烟熏火燎下看书。文学、艺术、美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一遍遍重读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书籍。

下乡两年后,唐本忠被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机械修配厂制氧车间招工进城,到了武汉。工余时间,他也在捧着书读。1977年,他听到了恢复高考的风声,马上决定:考大学!

工友的妈妈是一冶图书馆管理员,从落满灰尘的书架上拿出几本工人夜校用的数理化教材给他;制氧车间的书记批准他不来上班,在宿舍自学备考;团支书见他夜晚在马路边借路灯光读书,认为车来车往太危险,把他介绍到也有子女备考的老职工家里借光复习。

如饥似渴的读书记忆,贯穿了唐本忠的整个青少年时代。书中闪现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点亮了他求知若渴的眼睛;社会上一个又一个好心人的帮助,让他感受了贫瘠大地上的人性温暖。

机会:迎难而上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1977年12月的高考,是改变唐本忠命运的关键一步:他幸运地被广东化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重化系高分子化工专业录取。

这是中断了10年才恢复的高考,报考人数高达570万,录取人数低至27.3万,录取率仅为4.8%,是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高考中录取率最低的一届。在唐本忠的记忆里,当时同厂复习参考的职工和职工子弟好几百人,考完后被通知参加体检的只有包括他在内的3个人。

回忆起这次迎难而上的尝试,唐本忠很坦然:“人生有机会就得尽量去抓,抓不抓得住那是另外一回事。你不去考一定不会上大学,你去考的话就有可能上。”

无论成功概率多么低,当机会来临时,都要尽一切努力去争取。这是生性积极乐观的唐本忠,在面对命运转折时的一贯态度。

1978年初进入大学后,基础薄弱的唐本忠,最初并不算拔尖。同班同学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都有,个个都努力学习。有的人数学好,几乎没有不会做的题,智商碾压同学;有的人英语强,在其他同学从ABC开始学英语时,已经有能力阅读全英文专业书。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zonghexinwen/2021/0708/1100.html



上一篇:培育创新后备人才 我国着力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
下一篇:青岛胶州市开展马铃薯品种安全评价试验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