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神舟天路中国载人航天周年纪实

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时光进入2017年,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已启动整整25周年。从航天员首次飞向太空,到第一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首

时光进入2017年,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已启动整整25周年。从航天员首次飞向太空,到第一次太空漫步;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首次出征;从航天员的太空授课到太空33天的全新征程,回望神舟飞天的壮丽航程,中国航天人在迈向建设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飞天之路……

神舟从东方启航

自古以来,浩瀚宇宙,璀璨星河;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牛郎鹊桥会织女,敦煌伎乐舞天宫……数不尽的神话传说寄托着炎黄子孙对飞天的梦想和遐思。千百年来,虽然人类时时刻刻都在受着地球引力的束缚,但却从来没有停止对飞天的探索。

当人类文明进入20世纪,世界上的一些大国将探索太空奥秘、寻找能够利用的空间资源的目光瞄准了距离地球300—500公里之遥的太空,这里具有高真空、高温差、微重力、超洁净等独特环境。在这个轨道高度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可以进行地球环境与资源探测、开展生命科学和空间医学实验、进行卫星释放等太空活动。

20世纪50年代,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的中国人从过去百年的屈辱史中深刻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把目光瞄准了正在飞速发展的航天技术。面对新的国际局势和高技术发展的迅猛势头,1956年春,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国务院成立了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名科学技术人员历时半年,研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航天技术方面要发展喷气和火箭技术。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刚刚归国不久的科学家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这一天,是中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奠基日,也是这一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迈出第一步。

1957年10月4 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毛泽东主席在第二年5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重新唤起中华儿女的千年飞天梦想。中国航天人凭着“可上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开始探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路途。同年,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开始破土动工建设航天发射场。1966年5月,一项“以科学实验卫星作为开始和打基础,以测地卫星特别是返回式卫星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发展载人飞船”的规划设想开始实施。在当时没有运载工具的情况下,规划先从探空火箭开始。这年7月15日清晨,中国第一枚生物试验火箭搭载着一只名叫“小豹”的小狗发射升空并安然返回。7月28日,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二枚生物试验火箭,箭头生物舱完整无损地回收,随舱搭载的小狗“珊珊”与白鼠等小动物均平安返回地面。

探空火箭发射

生物试验火箭搭载的小狗

1970年4月24日,随着“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开始了探索外层空间的新纪元。钱学森向中央建议: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毛泽东在国防部五院和空军联合起草的“上马宇航工业”的报告上批示“同意”,随即着手载人飞船的研制工作。5月,中央军委下达选拔航天员的任务,从空军歼击机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了20名预备航天员,集中生活、训练,计划在1973年底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虽然“曙光一号”计划点燃了航天人继“两弹一星”后的热情,然而,处在动荡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能力、工业基础,还是设计、制造工艺,特别是航天发射、测控水平,远不具备开展这一庞大系统工程的条件。“曙光一号”计划最终只停留在了一个两舱式全尺寸的飞船模型上,但航天科技工作者探索太空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止,依然在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1975年11月26日,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由“长征二号”火箭发射入轨,绕地球飞行3天47圈后成功回收,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卫星返回技术试验。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赴美国访问时,特意参观了美国航天博物馆,他坐在美国的月球车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他意识到,60年代,没有原子弹、导弹,在世界上说话就不算数;70年代,没有人造卫星说话也没有分量;80年代以后,航天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发展的主流之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飞天传奇的文明古国、一个正在崛起的航天大国,没有理由缺席。

文章来源:《农村科学实验》 网址: http://www.nckxsyzz.cn/qikandaodu/2021/0503/962.html



上一篇: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下一篇: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分析

农村科学实验投稿 | 农村科学实验编辑部| 农村科学实验版面费 | 农村科学实验论文发表 | 农村科学实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科学实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